时间:2022-10-02 00:15:05 | 浏览:511
近日,安徽淮北等地公布了机构改革方案,安徽市级机构改革至此全部完成。
此次安徽市级机构改革中,合肥市市级党政机构设置数目最多,为55个。
安徽各市党政机构数目公布
安徽各地党政机构设置如下:
合肥:市级党政机构共设置55个:市委机构15个,市政府工作部门40个。
芜湖:市级党政机构共设置50个:市委机构14个,市政府工作部门36个。
阜阳:市级党政机构共设置50个:市委机构14个,市政府工作部门36个。
淮南:市级党政机构共设置50个:市委机构14个,市政府工作部门36个。
黄山:市级党政机构共设置47个:市委机构13个,市政府工作部门34个。
铜陵:市级党政机构共设置47个:市委机构13个,市政府工作部门34个
滁州:市级党政机构共设置47个:市委机构13个,市政府工作部门34个。
宣城:市级党政机构共设置47个。市委机构13个,市政府工作部门34个。
马鞍山:市级党政机构共设置47个:市委机构14个,市政府工作部门33个。
安庆:市级党政机构共设置47个:市委机构14个,市政府工作部门33个。
亳州:市级党政机构共设置47个:市委机构14个,市政府工作部门33个。
蚌埠:市级党政机构共设置47个:市委机构15个,市政府工作部门32个。
淮北:市级党政机构共设置47个:市委机构14个,市政府工作部门33个。
宿州:市级党政机构共设置47个:市委机构14个,市政府工作部门33个。
六安:市级党政机构共设置47个:市委机构13个,市政府工作部门34个。
池州:市级党政机构共设置47个:市委机构13个,市政府工作部门34个。
安徽省4个大城市,定了!
2018年12月5日,安徽全省市县机构改革推进会召开。会议指出,安徽省这次机构改革中,按照中央编办确定的市级分类标准,依据区域经济、人口、面积等6项指标,共确定4个大城市 ↓↓
合肥
芜湖
阜阳
淮南
与上次机构改革相比,此次安徽共确定了4个大城市,比上次增加了阜阳市。
四大城市
与其他城市机构设置有何不同?
在机构设置上,合肥、淮南、芜湖、阜阳这4个大城市与其他城市有何不同?
以铜陵市、芜湖市为例进行对比。
在市委机构设置方面,与铜陵市不同的是,芜湖市新组建了市委督查办公室。
在市政府工作部门设置方面:
芜湖市的教育局和体育局分开设置,铜陵市则新组建了市教育和体育局;
芜湖市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更名为市政府外事办公室,仍作为市政府工作部门;铜陵则是在市政府办公室加挂市政府外事办公室牌子。
芜湖市单设市机关事务管理局,铜陵市则未设置;铜陵市新组建了市民营经济促进局,芜湖市未设置。
在两市的市政府机构设置方面:
有些功能相似的机构,但机构名称有所区别。如:
芜湖市城市管理局 与 铜陵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芜湖市水务局 与 铜陵市水利局
芜湖市扶贫开发办公室 与 铜陵市扶贫开发局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安徽日报
点“好看”的人更好看!
“楚山楚水楚文化,大江大湖大武汉”。作为中部六省唯一的特大城市,你们觉得武汉这座城市怎么样?武汉是一座怎样的城市?3500年前,来自中原的商王朝率先在这里建城,即“盘龙城”。3500年后,我在这座城市生活将近两年,在我看来,它就是一个纵横的
襄阳好风日 我比较中意的是襄城,觉得它才当的起“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的名号。我喜欢昭明台、喜欢北街、喜欢蜿蜒的古城墙。北街,也许在他人眼中只是一条仿古街,而于我是我所见的的最奇异的一个地方——玲珑古意与聒噪摇滚交织相融,却不违和。鼓
首先,我们聊聊安徽省。安徽省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横跨了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流域。因此,各个地区的口音、风俗、饮食习惯等,都存在不小的差异。例如安徽省北部地区,与河南省东部地区,各方面都非常接近,几乎就是一家人。安徽省16个地级市之一,出现了淮
市县同城的地方在全国并不多,我知道的有吉林省的松原市和前郭县,安徽省的淮北市与濉溪县。十年前我曾去过淮北市和濉溪县,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安徽省濉溪县城淮北市区以前不大,但特别干净,市区还有著名的相山,是淮北平原上远近闻名的名山。濉溪县属于安徽
图为三河市第九中学志愿者向群众介绍三河市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场所情况。河北新闻网讯(通讯员刘伟、贾可玉)“我们公安局严格落实‘定人、定岗、定责’勤务安排,认真开展城区道路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努力创造安全、有序、畅通的交通环境。”“针对近期的强降
日前,南和区抢抓行政区划调整机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着力转变中心城区发展方式,立足“和善之区、宠业之都”城市定位,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做强城市功能、优化产业布局,全面提升中心城区经济建设发展水平。优化空间布局 做大“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也是我市“十四五”转型出雏型开局之年。市委四届十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和2035年远景目标,为全市经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