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1 23:55:04 | 浏览:549
——探访大通区新春经济建设第一线
热火朝天迎新春,不负春光追梦人。
2月9日,正月初九,春节假期刚过,在浓浓的年味中,大通工业新区许多企业已陆续开工生产,只争朝夕、开足马力,奋力冲刺首季“开门红”。
安徽国康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是园区节后较早开工的一家企业。“2022年开年,企业就与亚马逊公司签订了130万美元的订单,为此我们正月初五就开工了,加班加点生产。”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国康体育是一家外向型企业,主要生产签名大网球、小网球、品牌球拍等体育用品,产品出口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2021年,企业在广交会上与沃尔玛、亚马逊等公司签订了共170余万美元的大订单,为此企业进行了设备更新、提升了产能,2021年实现销售额2000余万元。“新的一年,相信企业销售额也会有新提升。”企业负责人信心满满。
凤爪、鸭爪是人们餐桌上的常见食品,但经过深加工后就变身成了高端产品。安徽小胡鸭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就是一家致力打造“舌尖经济”的企业,生产的柠檬酸辣去骨凤爪、柠檬酸辣去骨鸭爪等产品,直接供应山姆会员店。2021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2亿元,实现税收318万元。面对供不应求的市场,企业从正月初五开工生产。“民以食为天,食品是永远的朝阳产业。”企业负责人表示,将以创业的态度、精神拓展市场,发展公司、基地、农户一体化的产业链,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放心食品。
新春进园区,看见新变化,园区里车间内尽是一派“好风光”。企业开足马力赶制订单,车间里机械设备轰隆隆响个不停,各条生产线上工人操作有条不紊……
“农历虎年上班第一天,全省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大会召开,打响了江淮大地新春第一记发令枪。大通干群振奋精神、奋勇争先,将办实事与谋发展相结合,以真抓实干作风办好民生实事,以一流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大通区委主要负责同志告诉记者。
园区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近年来,大通区千方百计筹措资金8.5亿元,完善大通工业新区、上窑工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标准化厂房6.2万平方米、新开工11.2万平方米,园区承载能力显著提升,入园企业突破140家。占地4000亩的大通工业新区(四期)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已通过市级评审,着力打造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园区。上窑工业聚集区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经评审。春节过后,大通区委、区政府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基础上,主动服务园区企业开工生产,为园区经济发展加油助力。目前,入驻大通工业新区、上窑工业集聚区的140余家企业已陆续开工,处处涌动着发展的力量。
发展是第一要务。近年来,大通区坚定不移抓项目、调结构、促发展,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聚焦中央和省市重点投资导向,累计实施重点项目225个,总投资达158亿元,唐兴机械、哈瓦娜斯、淮南快递物流产业园等124个项目相继建成达产,世行贷款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至精钢构等32个项目加快续建。在产业发展上,突出“新”字。现代农业扩规增效,新增流转土地6.88万亩,创建国家、省、市级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302个。现代工业扩容提质,新增区属规上工业企业21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战新企业21家、“专精特新”企业13家,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现代服务业扩量发展,快递、医药等物流产业茁壮成长,限上商贸企业由2016年的39家增加到68家。“寿州窑”获批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万人坑教育馆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新春探窗口,看见新变化,服务更优质、效率更高效。大通区牢固树立抓营商环境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创优“四最”营商环境,更好服务经济发展。
2月9日,市民王先生来到大通区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个体登记(注册)业务,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王先生很快办结了业务,让他十分感慨。“现在,政务服务真的很高效,政务服务越贴心、群众办事越舒心。”王先生说。
“环境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金字招牌,是生产力、竞争力。水美则鱼肥,土沃则稻香。”大通区政务服务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政务服务事项与“安徽省政务服务网”全面对接,全程网办达98.6%,在全市率先推行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机制,“水电气”便民服务进驻区政务服务中心。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企业开办实现“全程网办”“一日办结”。开展简易注销登记改革试点,企业简易注销登记公告时间由45天压缩至20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扎实开展“互联网+”督查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营商环境全面优化。
服务无止境,满意无终点。大通区政务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2022年,将依托“皖事通办”平台,打造多端协同、城乡覆盖、数据汇聚的全渠道服务矩阵,通过数据赋能,推动政务服务提速又提质,让企业办事更高效,让人民群众更满意。
新年新气象,新年新征程。“2022年,我区将深入实施‘五大攻坚行动’,加快推进经济管理现代化、工业现代化、服务业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城市建设现代化、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示范区、现代装备制造产业转移示范区、现代商贸物流示范区、生态康养旅游示范区,实现经济稳中求进、行稳致远,全力开创现代化美好大通建设新局面。”大通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说。
淮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庆磊
责编 童飞飞
初审 孙继奎
终审 沈国冰
▼
点分享
奋战经济发展主战场 干出虎虎生威新气象——探访大通区新春经济建设第一线热火朝天迎新春,不负春光追梦人。2月9日,正月初九,春节假期刚过,在浓浓的年味中,大通工业新区许多企业已陆续开工生产,只争朝夕、开足马力,奋力冲刺首季“开门红”。安徽国康
“六一”儿童节将至,2020年5月28日上午,区委书记牛方括、区长张友贤、区委副书记闪健、区人大副主任钟峥嵘、区政协副主席陈永强,在区委宣传部、教体局、妇联、上窑镇负责人陪同下,莅临大通区幼儿园窑河分园开展“六一”慰问活动,为孩子们送上节日
培植企业发展沃土 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大通区“多通道、多线程”优化营商环境促发展“我们正在组织员工加班加点,赶制订单。”“您的订单已发货,会按时送达。”近日,记者前往淮南市步瑞吉制衣有限公司采访时,负责人夏凤茹的电话一个接着一个。电话铃声里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今年以来,淮南市大通区大通街道以“四个一”为抓手(签订一份承诺、登记一个联系方式、发放一封信、下载一个App),多措并举推进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工作 。第三季度发案损失数较去年同期下降93.87%,辖区群众反电诈知晓率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3月24日上午,在淮南市大通区九龙岗镇“世行”项目区的绿化工地里,惠风和畅,人头攒动。大通区四大班子领导与区直部门单位、乡镇干部职工共计100余人参加植树活动,以实际行动履行公民植树义务,为美丽新大通再添一片
已结案:大通派出所民警接警后立即走访大通三小老师学生,同时联系赵心悦母亲等家人多方查找,后安排两组值班人员,一组调取附近沿路视频监控,另一组驾驶警车沿路寻找,于2018年12月7日晚21时30分左右在经济开发区东城国际小区附近将赵心悦找到。
2022年3月21日,淮南职业技术学院与淮南市大通区人民政府在学校行政楼308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校长吴新社主持会议,淮南市大通区区长明冠雷,大通区副区长魏颖颖,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王德恩出席会议。吴新社表
湛河区司法局围绕整合服务资源、创新服务产品、优化服务环境,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一是当好涉企矛盾纠纷“调解员”。大力开展涉企征地拆迁、劳资纠纷、重点工程沿线及周边地区矛盾纠纷调解行动。今年来,成功调解合同纠纷15件、生产经营纠纷
平报融媒记者张亚丹 通讯员王毛生“环境变了就是不一样,以前行人绕着走,现在游客来了不想走,咱这生意想不好都难。”3月7日,湛河区曹镇乡曹东村开饭店的村民陈朝安高兴地说,在人居环境整治中,家门前的污水沟变成了景观带,他本人也从农民变成了小老板
改善城乡环境 建设宜居家园——文峰区住建工作走笔 安阳融媒记者 周俊英 通讯员 田雨 砥砺前行,方显担当本色;迎风而上,共建大美城区。 回眸2021年,文峰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走过了坚实的一年。这一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指导下,区住
4月20日,据淮南市生态环境局消息,近期,淮南市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疫情防控压力陡增。大通区生态环境分局开展“不见面”非接触式政务服务,充分发挥“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势,让企业和办事群众既能办事,又能减少因集聚产生的疫情传播风险。疫情不拦
“2022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这是江北区新一届政府制定的2022年发展目标,也是向全区人民的郑重承诺。 美好蓝图的实现,关键在于担当实干。新的一年,江北区将以实干贯穿发展全过程,紧扣建设“两高”示
在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城区发展版图上,市区文峰路、昌盛路、天宝路、京广铁路之间的围合区域,相对形成了一片“发展凹地”。今年,许昌市编制了相关规划,拟在这一区域打造“双创”宜居示范区,建设“宜居活力的公园城市片区”“智慧创新的转型试验区”。一子落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淮南市大通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精准发力,稳定社会预期,增强发展信心,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坚持常态长效,切实筑牢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原创稿近年来,淮南市大通区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发展,立足区域特色和资源禀赋,通过与安徽农业大学签署校区合作协议,与千发集团等优质企业建立校政企合作模式,探索创新特色农业、水产产业、教育实践等产业发展新思路。科技专家大通行